國產QA 之 我該知道什麼😷
昨天(7/19)高端疫苗通過國內EUA的審查,准許專案製造,但眾說紛紜,一堆專有名詞充斥著整個聲明。
雖然我自己幸運排到了殘劑,但身邊仍舊有非常多的人正在等待疫苗的施打,決定幫大家整理一下,這個資訊到底是哪裡奇怪,有些專有名詞的解釋在這邊我就不多提,有興趣的各位可以自行上網搜尋,更多的專家會講得比我還清楚。另外有些爭議包含「效價比是否可以等同保護力」這種學術上的,這個一定討論不出個所以然,就交給學者們自行爭論。
1/ 為何國產疫苗要選AZ做試驗的比較,而不是選莫德納、BNT?
現行台灣施打人數最多的依舊是AZ疫苗,而最一開始台灣也僅有AZ疫苗的施打者,因此樣本取得比較容易,而現在受限於進口數以及受國際捐贈數,未來也極有可能優先取得AZ,因此雖然莫德納與BNT的保護力就各項數據都略勝AZ(即使如此,AZ還是有很強的保護力),跟這兩個廠牌做比較並不是首選。
2/ 三期試驗都沒做,我為什麼要打?
是的,有完整的試驗,會讓人民更加安心,無論你再多的科學數據呈現免疫橋接等同三期試驗,一般民眾的心理還是會有種「施打的人數根本不夠多,我怎麼確定這個數字不是你捏造的」,加上美國FDA目前也並不承認免疫橋接的可行性(但也可能是因為美國已經完善了很多款做完三期以及正在做三期的疫苗…才會不承認免疫橋接這種2.5期的方式)。
不過,現階段台灣申購疫苗不順利是事實,我們購買量跟真正的到貨量依舊有很大的落差,而這個落差並不會隨時間消失,就如同國際政治因素不曾消失,只會繼續發展。但,試驗會繼續,國產疫苗的三期試驗是會繼續走的(這點高端也早就發佈聲明),只要一步一腳印,達到國際核可的標準我個人覺得反而比台灣疫苗到貨有希望。
3/ 那為什麼8月底出貨,我暫時先不要選填呢?
正如懶人包所說,現在這個時間點出貨,可能是二期試驗並沒完整結案的疫苗,實際上施打後人體反應的變動性不太可能完全符合期中報告的預期,如果高端並沒有做出免疫橋接試驗結果的報告,政府卻先釋出疫苗,那我寧可相信科學家與研發人員,也不願相信急著加速宣佈的結果,好好等待他提出完整的報告再選擇要不要施打,才是比較好的選項。
4/ 那我到底該相信什麼?
記得從上禮拜開始,開放18歲以上可以選填意願登記。不曉得你有沒有印象,昨天記者會還沒開之前,各家媒體都說「填寫AZ的人可以施打的比例是4選1」,這樣的說法你不覺得聽起來很像「隨機4選1」嗎?
但是,當初開放登記的時候,唐鳳明明就有說,登記量一旦超過供給量,便會採取「年齡遞減施打」的方式,而這件事也在下午的記者會被證實。
媒體很喜歡渲染各個訊息,政治家也是,這是他們賴以維生的工具,我能理解但我不能接受。而真正只看紮實做出來的東西說話的人,總是那些默默成就一切的成果,卻不會出來攬下功勞的人。
現在意願登記,我只聽唐鳳,其他人最高品質靜悄悄。
現在國產疫苗,我只聽研發人員,其他人最高品質靜悄悄。